① 禪服,禪衣與茶人服三者有區別嗎
禪服、禪衣意思相同,起源於古印度,由古印度瑜伽服或僧服演變而來,後來受到我國傳統漢服和道教服飾的影響,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樣式,有僧服、居士服的影子,以舒適隨體、適合打坐為宜。
茶服起源於漢朝,由漢服演變而來,是專適於茶事活動的服裝,具有東方特色。
但是兩種服飾在中國經歷千年演變後很相像,所表達的意境、追求的精神也都相似,可以粗略地當做同一類服飾。
(1)禪衣品牌加盟擴展閱讀:
僧侶的常服在最初的時候是與俗人一樣的,只是在顏色上有所分別,所以沙門有」緇衣「之稱。《續高僧傳》卷十《法上傳》雲:」自(法)上未任以前,儀服通混。一知綱統,制樣別行,使夫道俗兩異,上有功焉!「可見到東魏末年,法上任昭玄統以後,僧侶的常服,才在式樣上有了特殊的規定。
在此以前何以選用緇色,雖難考定,大約是從道士的服色來的。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六束水注雲:」地有固活、女疏、銅藝、紫范之族也。是以緇服思玄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稱道家采葯之輩為」緇服思玄之士「,可見緇色是中國古代宗教服色,因而沙門在常服上也選用此色。
釋道之分只在用冠、用巾之不同,結果黃冠成為道士之專稱,緇衣成為沙門的別號,其後僧俗眾多,緇衣者眾,道士不得不改變他們的服色,而緇服便成為僧侶的專門服色了。
《北史》卷五十一《上黨剛肅王煥傳》雲:」初術氏言:亡高者黑衣,由是自神武後每出門不欲見桑門,為黑衣故也。「忌見沙門而不忌見道士,可見當時道士已經不是緇服了。周武帝更因此讖語,禁沙門服緇.令改服黃色(見《僧史略》)。
從此以後,僧侶常服的顏色便多樣起來了。但是在此以前沙門也不完全服緇。《法苑珠林》卷三十五雲:」見一沙門著桃葉布裙,單黃小被。「是記劉宋泰始年間事,此其證也。經過隋未的喪亂,僧侶服裝又與俗服混同起來。
《續高僧傳》十八《慧休傳》雲:」荒亂之後,法律不行,並用銅盂,身御俗服,同諸流俗。「當時慧休曾重定了缽盂的制度,而傳中未曾說他重定衣服之制度,可能是恢復了法上的原制。
② 禪衣的介紹
禪衣為繆寫,正常寫作「襌衣」。偏旁應為衤而非礻。華夏體系中深衣制的一種。無襯里的單層衣稱為禪衣。《說文》:「禪,衣不重也。」《釋名·釋衣服》:「禪衣,言無里也。」禪衣一般是夏衣,質料為布帛或為薄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