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品牌加盟 » 濟南仲宮怎樣加盟京東
擴展閱讀
天津魚火鍋加盟費多少 2025-04-28 17:00:06
慢時光奶茶加盟費多少 2025-04-28 16:55:22
天津冰淇淋加盟店 2025-04-28 16:48:09

濟南仲宮怎樣加盟京東

發布時間: 2023-04-25 17:46:44

『壹』 濟南 古代的名字是什麼

濟南歷史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境內發現以紅褐色陶器為標志的西河類型(渣察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遺址10多處。它自古是夷人聚居之地,處於泰山文化圈之內,產生了東夷文化。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說明濟南作為城市的歷史在4000年以上。當時,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時代在變遷,濟南在發展,這塊土和跡地上演繹了和正在上演著一幕幕生動感人的故事。商周時代,濟南為古譚國地。春秋戰國時期,濟南,地屬齊國。春秋時期著名的齊晉之戰,即發生在今濟南市北郊馬鞍山一帶。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郡縣制。今濟南市區地屬濟北郡,稱歷下邑。漢初,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東漢,為濟南國。靈帝時,曹操任濟南相。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屢屢更替,濟南多處於戰亂之中,這一時期,佛教在濟南興盛,以歷城縣柳埠朗公寺為中心,形成山東一帶的佛教盛地。晉永嘉(307~312年)年間,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至歷城。自此,歷城便成為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濟南郡為齊州,轄歷城等10縣,治所仍在歷城。 宋開國後,濟南沿稱齊州。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為府,齊州遂為濟南府。金代,濟南仍為府,屬山東東路。此時,在城北開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濟南成為重要的鹽運集散地。元代,濟南為路,屬元王朝的「腹里」地區喚梁並,直隸於中書省。明初,濟南轄泰安、德州等26縣。洪武九年,山東最高行政機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遷至濟南,至此,濟南成為山東省會。清代,濟南仍為山東省治。
1897年,德帝國主義侵佔膠州灣,後又強修膠濟路,從膠澳(今青島)直達濟南。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1911年末,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濟南成為南北交通樞紐。在此前後,德、日、英等國先後在濟南設領事館,開辦銀行、商店、教會、學校、醫院等,濟南進而成為帝國主義侵華的主要立足點之一。
1949年5月復稱濟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濟南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期。從此濟南的發展掀開了新的一頁。

濟南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濟南東郊龍山鎮而被命名。早在春秋時期,齊國曾在這此築城。名曰濼邑。後來,齊國又改濼邑為歷下。秦代,屬濟北郡。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歷下屬濟南國,其首府設在東平陵城。西晉永嘉末年(313年前),濟南國的首府又由東平陵城遷至歷城。從此,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郡國、州府的行政中心。「濟南」一稱是因為城位於古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佔)之南而得名。至唐,這一帶經濟已相當繁榮,據歷城縣志載:「唐秦瓊為濟南人,世代冶鐵,有『鑄鐵秦家』之稱」。宋徽宗政和六年,濟南郡改為「濟南府」,首府設於歷城。元代時,馬克波羅曾描述濟南之繁榮「園林美麗,堪悅心目,產絲之饒,不可思議」,當時歷城已成為全國游覽勝地。明代,濟南開始成為山東省會,曾一直至清代。1929年7月,正式設立濟南市,時有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解放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復稱濟南市。1994年2月,濟南市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遠古時期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境內發現以紅褐色陶器為標志的西河類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遺址10多處。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說明濟南作為城市的歷史在4000--5000年以上。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廟,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在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泉城文化有其傑出的地位,為祖國和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戰國時期的齊國大思想家鄒衍(今濟南章丘人),創立陰陽五行學說,為稷下學派著名學者;扁鵲(今濟南長清人),精通內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創立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為中國醫學的奠基人之一。

漢初,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濟南郡治設於今濟南市章丘平陵城。漢文帝時,年過九旬的秦博士伏生(今濟南市人)口授今文《尚書>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傳後世。東漢,為濟南國,靈帝時,曹操任濟南相,政績頗著。

隋唐時期,佛教在濟南十分興盛,唐代高僧義凈(今濟南長清人),繼玄奘之後赴印度取經,譯佛經百餘部,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唐代(公元618-907年)的房玄齡(今濟南市人)、秦瓊(今濟南仲宮人)等均為大唐的開國元勛!

宋開國後,濟南稱齊洲社會的長時期相對穩定,使濟南呈現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著名詩人黃庭堅曾以「濟南瀟灑似江南」的詩句贊美濟南的湖光山色。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勤政之餘,飽覽勝跡,每至一地,總賦詩撰文,為濟南山水錦上添彩。北、南宋之交,濟南「二安」 相繼蜚聲文壇: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今濟南長清人),詞作情真、意深、語新,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被稱為「婉約派」之宗,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現在在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畔,及章丘百脈泉邊都建立了李清照紀念堂;「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字幼安,今濟南歷城人),不僅是一位畢生致力於國家統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產的文學家,他創作的詞慷慨悲壯,筆力雄厚,他著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等。現在大明湖內遐園西部建有辛稼軒紀念祠,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金代著名散曲家杜仁傑(今濟南市人)博學多才,詩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學家元好問共游濟南。元好問在遍游濟南山水後,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元代,濟南文風日盛。著名者有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另外,散曲作家張養浩(今濟南市人)的散曲造詣極高,元代的散曲至他達到高峰。書畫家趙孟兆元代曾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任職3年間留下許多詩畫,最著名者當推《鵲華秋色>圖,成為傳世之作。地理學家於欽,亦曾在濟南做官,他游覽山川,走訪故老,考察齊地風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誌書《齊乘>。

明初,曾置山東行省,濟南始為山東首府,從此,濟南成為山東地區的政治中心。明代文壇著名的「前七子」之一的邊貢(今濟南歷城人),詩作以清新婉轉、平淡和粹、興象飄逸見長,對明代文壇產生過較大影響;著名戲劇作家李開先(今濟南章丘人),有《寶劍記>等傳世;清代著名學者周永年(今濟南歷城人)是《四庫全書>的主要編纂者之一。

中華民國時期,設立濟南市。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生王盡美、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學生鄧恩銘等人成立了共產主義學會,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國內建立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王盡美、鄧恩銘還代表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

濟南歷史

濟南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考古發掘證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濟南地區就已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目前這一時期的遺址全省發現約七八處,其中僅濟南章丘就有4處。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時期的遺址,已在境內發現8處,是山東省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
此後的大汶口文化時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濟南地區的活動更加頻繁,因而遺留下來分布較廣、數量較多的遺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長清的大柳杭,平陰的周河等,內涵豐富,面積廣大。與大汶口文化一脈相承的是山東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龍山文化於1928年在今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被命名。通過對城子崖遺址的進一步發掘,發現在龍山文化時期,該處已有一座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城址,其規模居全國已發現的8處同時期城址之首。1961年國務院將城子崖遺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東地區繼龍山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夷人文化。目前,濟南地區已發現該時期遺址達數十處,其中尤以章丘縣境內數量最多,城子崖遺址仍是這一時期最為重要的遺址。遺址上的龍山文化城址之內,存在一個面積17萬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這是國內發現和確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已進入奴隸社會的商代,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在城子崖一帶,建立了譚國。西周建國後,行分封制,濟南地區屬齊國。此時,譚國仍繼續存在。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收有譚國一位大夫所作的諷剌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一篇有關濟南的文獻。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此時的濟南,仍地屬齊國。春秋時期著名的齊晉「�」之戰,即發生在今濟南市北郊馬鞍山一帶;戰國時期的齊國大思想家鄒衍,創立陰陽五行學說,為稷下學派著名學者,其墓即在章丘;盧人(今長清人)扁鵲,精通內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創立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在中國醫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郡縣制。今濟南市區地屬濟北郡,稱歷下邑。
漢初,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濟南郡治設於東平陵(今章丘縣平陵城)。漢文帝時,年過九旬的濟南人、秦博士伏生口授今文《尚書》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傳後世。漢武帝時的博士弟子濟南人終軍,先後出使匈奴和南越,為統一中國做出了貢獻。東漢,為濟南國。靈帝時,曹操任濟南相,政績頗著。位於長清縣孝里鎮的古建築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於東漢,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室內的畫像及題字,被列為全國書法藝術名碑。
魏晉南北朝時期,濟南多處於戰亂之中。晉永嘉(307~312年)年間,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至歷城。自此,歷城便成為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
進入隋唐,社會趨於穩定。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濟南郡為齊州,治所仍在歷城。隋唐時期,佛教在濟南十分興盛,留下眾多的佛教勝跡。主要遺存有歷城柳埠四門塔、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以及千佛山、青銅山、玉函山、龍洞等地的石窟造像等。四門塔為全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與其附近的千佛崖石窟造像(含龍虎塔、九頂塔),均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北魏的長清靈岩寺,唐代極為輝崇,今亦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高僧、長清人義凈,繼玄大壯之後赴印度取經,譯佛經百餘部,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
宋開國後,濟南沿稱齊州。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為府,齊州遂為濟南府。社會的長時期相對穩定,使濟南呈現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著名詩人黃庭堅曾以「濟南瀟灑似江南」的詩句贊美濟南的湖光山色。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勤政之餘,飽覽勝跡,每至一地,總賦詩撰文,為濟南山水錦上添彩。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入侵,在濟南建立了金地方政權,遭到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1161年,爆發了耿京、辛棄疾領導的農民起義。隨後,紅襖軍、楊妙真領導的起義軍均在濟南地區活動過。北、南宋之交,濟南「二安」相繼蜚聲文壇: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詞作情真、意深、語新,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被稱為「婉約派」之宗;「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字幼安),不僅是一位畢生致力於國家統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產的文學家,他創作的詞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金代,濟南仍為府,屬山東東路。此時,在城北開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濟南成為重要的鹽運集散地,對後世本地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元代,濟南為路,屬元王朝的「腹里」地區,直隸於中書省。
金元之際,濟南仍是文化繁榮之鄉。著名散曲家、濟南人杜仁傑博學多才,詩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學家元好問共游濟南。元好問在遍游濟南山水後,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元代,濟南文風日盛。著名者有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戲曲作家武漢臣、康進之,散曲作家劉敏中、張養浩等。張養浩,濟南人,他的散曲造詣極高,元代的散曲,至他達到高峰。書畫家、湖南人趙孟�,元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任職3年間留下許多詩畫,最著名者當推《鵲華秋色》圖,成為傳世之作。地理學家、益都人於欽,亦曾在濟南做官,他游覽山川,走訪故老,考察齊地風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誌書《齊乘》。
明初,曾置山東行省,濟南始為山東首府,是山東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及按察使司駐地。從此,濟南成為山東地區的政治中心。清代,濟南仍為山東省治。
明清兩代,濟南經濟發展較快,清康熙以後,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商業城市。與之相適應,文化事業相當發達,一批著名學者應運而生。明代文壇著名的「前七子」之一、歷城人邊貢,詩作以清新婉轉、平淡和粹、興象飄逸見長;「後七子」領袖李攀龍,則是文學復古運動的積極倡導者,對明代文壇產生過較大影響;著名戲劇作家、章丘人李開先,有《寶劍記》等傳世;清代著名學者、歷城人周永年,是《四庫全書》的主要編纂者之一;馬國翰則窮其畢生精力,完成《玉函山房輯佚書》,成為中國輯佚學的煌煌巨著。余如許邦才、殷士儋、於慎行等,均在文壇享有盛名。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紛紛湧入中國,宰割掠奪,濟南亦未倖免。1897年,德帝國主義侵佔膠州灣,後又強修膠濟路,從膠澳(今青島)直達濟南。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城市區域隨之擴大,工商各業有長足發展。1911年末,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濟南成為南北交通樞紐。在此前後,德、日、英等國先後在濟南設領事館,開辦銀行、商店、教會、學校、醫院等,濟南進而成為帝國主義侵華的主要立足點之一。然而,帝國主義的野蠻入侵,始終遭到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山東地區義和團運動的首領朱紅燈曾在長清一帶活動,在「天下義和拳興清滅洋」口號鼓動下,濟南城鄉的反帝愛國運動達到高潮。
中華民國成立後,改府為道,濟南初屬岱北道,1914年改稱濟南道。1929年設立濟南市。
民國以後,濟南社會發生了深刻的歷史變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濟南各界罷工、罷市、罷課,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五四」運動後,先進知識分子很快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秋,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生王盡美、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學生鄧恩銘等人成立了共產主義學會,並在學生中發起組織進步團體「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半月刊。1921年春,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國內建立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7月,王盡美、鄧恩銘代表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次年5月,****濟南獨立組正式成立,王盡美任組長,有9名黨員。到1927年5月,濟南已建立津浦大廠、一中、一師等20個****支部,黨員發展到50人。****濟南黨組織成立後,不但領導了濟南工人運動,而且積極開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傳和其他形式的革命斗爭。1928年,日本侵略軍在濟南製造了舉世震驚的「五三」慘案,****濟南黨組織立即號召民眾起來,誓死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積極組織開展對日斗爭。抗日戰爭爆發後,****濟南市委選派黨員和進步青年知識分子分赴山東各地,參加抗日武裝起義和創建革命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濟南人民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者,開辟了南部山區抗日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期間,濟南黨組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軍攻克濟南,濟南解放。濟南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山東省委員會、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山東省人民政府、政協山東省委員會、濟南軍區和山東省軍區機關均設駐於濟南,濟南繼續保持著山東省的政治中心地位。

『貳』 天然泉眼丨這處濟南南山長壽正明泉,隱藏了上千年

      在濟南南山龍庄有一眼聖泉——正明泉,因泉水可直接飲用、且健體養顏,故被附近的村民稱為「長壽神水」。

      起初這口泉水並不被人知曉,但水之清澈,棚孫干洌清甜,著實讓人心曠神怡,久而久之,每天來此打泉水的人絡繹不絕,甚至不遠驅車百餘公里......

      的確,這里就位於美麗的錦秀川水庫旁,青山綠水,碧波盪漾,山色倚麗,林木茂盛,綠樹成蔭……

想當年,一場暴雨過後,正明泉天然泉眼初現,汩汩涌流,美如「趵突」。恰逢曹操在此地屯兵即將東征,曹操便捧腹自飲,潤口甘甜,解渴去乏,便力邀眾將士一起品嘗,都贊不絕口。

       有如此甜泉美景,曹操便在此地屯兵點將,並設立點將台,以甘甜的「正明泉」泉水代酒,為全體將士東征烏桓壯行,全體將士飲用此泉後,跨馬揚鞭,奔赴沙場,所向披靡,最終是捷報頻傳,凱旋而歸。

       如今,聽山中陣陣松濤,就像奔騰的千軍萬馬,不由使人想起一千年多前的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刀光劍影、金戈鐵馬、威武揚鞭、躍馬龍庄的的豪邁英雄氣概。

       怪石、古樹、清泉、飛禽、走獸及天然泉眼(正明泉)平添了龍庄顫轎的秀氣和靈氣,曹操在此聖地設立點將台,屯兵點將,全體將士飲泉壯行,英勇殺敵,更是揮灑了龍庄的霸王之氣和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這座迷人的龍山莊園——龍庄,變的更有魅力與渾厚的歷史蘊味。

       魅力龍庄,這里山環水抱,交通便利;滿山蒼翠,百鳥爭鳴;紅葉谷,九如山,葯王山等自然風景區緊臨其左右,是中老年人休閑、觀光、旅遊、康養、旅居度假的最佳首選。   

       的確,錦秀川水庫,這里萬畝湖光,山色倚麗,林木茂盛。靈泉千年不竭,繞山轉,穿林行,走千家。

       在這片匯聚天地靈氣的福地,孕育著多個同仲宮鎮一樣的百歲長壽之鄉,長壽已經成為這里的一個標志,村裡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家庭隨處可見。

長壽"正明泉",正大光明,日光慢行,心悅心享!

    而形成長壽泉更重要的因素其實是區域絕佳的生態環境:PM2.5常年平均值27.5,負氧離子濃度為每立方厘米2067個,是北部濟南城市市區的40多倍,濟南南山這里 被譽為「省城後花園」,是泉城濟南的「天然氧吧」。

錦秀川水庫依託當地南山長壽文化、純凈大自然呵護的水資源,以及達95%森林覆蓋率、每年空氣質量一級達300天以上的優渥自然環境,守護著這里每一個小鎮居民,將長壽刻入基因。

萬畝錦秀川,可遠觀,亦可褻玩焉

萬畝錦秀川不只是「夜闌卧聽山湖聲」,更是濟南南山的綜合性水上娛樂主題樂園,涵蓋水上摩托、快艇、非動力船、蹦極、水上飛傘、滑索等多種水鏈洞鏈、陸、空娛樂項目。這里沒有束縛、沒有壓力,只有幸福與快樂。

// 南山龍庄,萬畝湖畔的湖居理想家園//

      生活在這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守一湖一院,迎接濟南的第一縷陽光,看三面環山,峰巒疊嶂,天水一色,至此好像時間都靜止了。

       純凈的水源、新鮮的空氣、壯美的山川、遼闊的大湖(錦秀川水庫)....在便捷豐富的龍莊房車宿營地,享受自然山水的妙趣、體味生命的神趣、家庭生活的樂趣、揮毫潑墨的才趣,奢藏萬畝湖,碧水青山百壽歸......

宜養神州房車加盟租賃

房車旅遊 | 線路旅行 | 旅居養老 |全國落地運營

宜養 | 宜游 | 宜居

『叄』 我們濟南的歷史、

濟南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考古發掘證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濟南地區就已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目前這一時期的遺址全省發現約七八處,其中僅濟南章丘就有4處。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時期的遺址,已在境內發現8處,是山東省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
此後的大汶口文化時期斗凱余(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濟南地區的活動更加頻繁,因而遺留下來分布較廣、數量較多的遺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長清的大柳杭,平陰的周河等,內涵豐富,面積廣大。與大汶口文化一脈相承的是山東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龍山文化於1928年在今章丘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被命名。通過對城子崖遺址的進一步發掘,發現在龍山文化時期,該處已有一座面積達20萬平方米的城址,其規模居全國已發現的8處同時期城址之首。1961年國務院將城子崖遺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東地區繼龍山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夷人文化。目前,濟南地區已發現該時期遺址達數十處,其中尤以章丘縣境內數量最多,城子崖遺址仍是這一時期最為重要的遺址。遺址上的龍山文空滾化城址之內,存在一個面積17萬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這是國內發現和確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已進入奴隸社會的商代,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在城子崖一帶,建立了譚國。西周建國後,行分封制,濟南地區屬齊國。此時,譚國仍繼續存在。中國首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收有譚國一位大夫所作的諷剌詩《大東》,是現存最早的一篇有關濟南的文獻。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此時的濟南,仍地屬齊國。春秋時期著名的齊晉「」之戰,即發生在今濟南市北郊馬鞍山一帶;戰國時期的齊國大思想家鄒衍,創立陰陽五行學說,為稷下學派著名學者,其墓即在章丘;盧人(今長清人)扁鵲,精通內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創立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在中國醫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郡縣制。今濟南市區地屬濟北郡,稱歷下邑。
漢初,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濟南郡治設於東平陵(今章丘縣平陵城)。漢文帝時,年過九旬的濟南人、秦博士伏生口授今文《尚書》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傳後世。漢武帝時的博士弟子濟南人終軍,先後出使匈奴和南越,為統一中國做出了貢獻。東漢,為濟南國。靈帝時,曹操任濟南相,政績頗著。位於長清縣孝里鎮的古建築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於東漢,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築,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室內的畫像及題字,被列為全國書法藝術名碑。
魏晉南北朝時期,濟南多處於戰亂之中。晉永嘉(307~312年)年間,濟南郡治由東平陵移至歷城。自此,歷城便成為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
進入隋唐,社會趨於穩定。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改濟南郡為齊州,治所仍在歷城。隋唐時期,佛教在濟南十分興盛,留下眾多的佛教勝跡。主要遺存有歷城柳埠四門塔、千佛崖石窟造像、龍虎塔、九頂塔,以及千佛山、青銅山、玉函山、龍洞等地的石窟造像等。四門塔為全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與其附近的千佛崖石窟造像(含龍虎塔、九頂塔),均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北魏的長清靈岩寺,唐代極為輝崇,今亦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高僧、長清人義凈,繼玄大壯之後赴印度取經,譯佛經百餘部,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
宋開國後,濟南沿稱齊州。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為府,齊州遂為濟南府。社會的長時期相對穩定,使濟南呈現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著名詩人黃庭堅曾以「濟南瀟灑似江南」的詩句贊美濟南的湖光山色。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勤政之餘,飽覽勝跡,每至一地,總賦詩撰文,為濟南山水錦上添彩。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入侵,在濟南建立了金地方政權,遭到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1161年,爆發了耿京、辛棄疾領導的農民起義。隨後,紅襖軍、楊妙真領導的起義軍均在濟南地區活動過。北、孫李南宋之交,濟南「二安」相繼蜚聲文壇: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詞作情真、意深、語新,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被稱為「婉約派」之宗;「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字幼安),不僅是一位畢生致力於國家統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產的文學家,他創作的詞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金代,濟南仍為府,屬山東東路。此時,在城北開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濟南成為重要的鹽運集散地,對後世本地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元代,濟南為路,屬元王朝的「腹里」地區,直隸於中書省。
金元之際,濟南仍是文化繁榮之鄉。著名散曲家、濟南人杜仁傑博學多才,詩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學家元好問共游濟南。元好問在遍游濟南山水後,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元代,濟南文風日盛。著名者有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戲曲作家武漢臣、康進之,散曲作家劉敏中、張養浩等。張養浩,濟南人,他的散曲造詣極高,元代的散曲,至他達到高峰。書畫家、湖南人趙孟,元至元二十九年(1293年)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任職3年間留下許多詩畫,最著名者當推《鵲華秋色》圖,成為傳世之作。地理學家、益都人於欽,亦曾在濟南做官,他游覽山川,走訪故老,考察齊地風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誌書《齊乘》。
明初,曾置山東行省,濟南始為山東首府,是山東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及按察使司駐地。從此,濟南成為山東地區的政治中心。清代,濟南仍為山東省治。
明清兩代,濟南經濟發展較快,清康熙以後,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商業城市。與之相適應,文化事業相當發達,一批著名學者應運而生。明代文壇著名的「前七子」之一、歷城人邊貢,詩作以清新婉轉、平淡和粹、興象飄逸見長;「後七子」領袖李攀龍,則是文學復古運動的積極倡導者,對明代文壇產生過較大影響;著名戲劇作家、章丘人李開先,有《寶劍記》等傳世;清代著名學者、歷城人周永年,是《四庫全書》的主要編纂者之一;馬國翰則窮其畢生精力,完成《玉函山房輯佚書》,成為中國輯佚學的煌煌巨著。余如許邦才、殷士儋、於慎行等,均在文壇享有盛名。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紛紛湧入中國,宰割掠奪,濟南亦未倖免。1897年,德帝國主義侵佔膠州灣,後又強修膠濟路,從膠澳(今青島)直達濟南。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城市區域隨之擴大,工商各業有長足發展。1911年末,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濟南成為南北交通樞紐。在此前後,德、日、英等國先後在濟南設領事館,開辦銀行、商店、教會、學校、醫院等,濟南進而成為帝國主義侵華的主要立足點之一。然而,帝國主義的野蠻入侵,始終遭到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山東地區義和團運動的首領朱紅燈曾在長清一帶活動,在「天下義和拳興清滅洋」口號鼓動下,濟南城鄉的反帝愛國運動達到高潮。
中華民國成立後,改府為道,濟南初屬岱北道,1914年改稱濟南道。1929年設立濟南市。
民國以後,濟南社會發生了深刻的歷史變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濟南各界罷工、罷市、罷課,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爭。「五四」運動後,先進知識分子很快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秋,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生王盡美、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學生鄧恩銘等人成立了共產主義學會,並在學生中發起組織進步團體「勵新學會」,創辦《勵新》半月刊。1921年春,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國內建立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7月,王盡美、鄧恩銘代表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次年5月,中共濟南獨立組正式成立,王盡美任組長,有9名黨員。到1927年5月,濟南已建立津浦大廠、一中、一師等20個中共支部,黨員發展到50人。中共濟南黨組織成立後,不但領導了濟南工人運動,而且積極開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傳和其他形式的革命斗爭。1928年,日本侵略軍在濟南製造了舉世震驚的「五三」慘案,中共濟南黨組織立即號召民眾起來,誓死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積極組織開展對日斗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濟南市委選派黨員和進步青年知識分子分赴山東各地,參加抗日武裝起義和創建革命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濟南人民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者,開辟了南部山區抗日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期間,濟南黨組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軍攻克濟南,濟南解放。濟南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山東省委員會、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山東省人民政府、政協山東省委員會、濟南軍區和山東省軍區機關均設駐於濟南,濟南繼續保持著山東省的政治中心地位。
濟南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濟南東郊龍山鎮而被命名。早在春秋時期,齊國曾在這此築城。名曰濼邑。後來,齊國又改濼邑為歷下。秦代,屬濟北郡。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歷下屬濟南國,其首府設在東平陵城。西晉永嘉末年(313年前),濟南國的首府又由東平陵城遷至歷城。從此,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郡國、州府的行政中心。「濟南」一稱是因為城位於古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佔)之南而得名。至唐,這一帶經濟已相當繁榮,據歷城縣志載:「唐秦瓊為濟南人,世代冶鐵,有『鑄鐵秦家』之稱」。宋徽宗政和六年,濟南郡改為「濟南府」,首府設於歷城。元代時,馬克波羅曾描述濟南之繁榮「園林美麗,堪悅心目,產絲之饒,不可思議」,當時歷城已成為全國游覽勝地。明代,濟南開始成為山東省會,曾一直至清代。1929年7月,正式設立濟南市,時有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解放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復稱濟南市。1994年2月,濟南市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遠古時期中國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領——舜(約公元前22世紀)就誕生與生活在濟南一帶。境內發現以紅褐色陶器為標志的西河類型(距今8400-7300年)文化遺址10多處。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說明濟南作為城市的歷史在4000--5000年以上。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舜井、娥英河、舜廟,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在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泉城文化有其傑出的地位,為祖國和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戰國時期的齊國大思想家鄒衍(今濟南章丘人),創立陰陽五行學說,為稷下學派著名學者;扁鵲(今濟南長清人),精通內科、婦科、五官科、小兒科,創立望、聞、問、切的診病方法, 為中國醫學的奠基人之一。
漢初,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濟南郡治設於今濟南市章丘平陵城。漢文帝時,年過九旬的秦博士伏生(今濟南市人)口授今文《尚書》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傳後世。東漢,為濟南國,靈帝時,曹操任濟南相,政績頗著。
隋唐時期,佛教在濟南十分興盛,唐代高僧義凈(今濟南長清人),繼玄奘之後赴印度取經, 譯佛經百餘部,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唐代(公元618-907年)的房玄齡(今濟南市人)、秦瓊(今濟南仲宮人)等均為大唐的開國元勛!
宋開國後,濟南稱齊洲社會的長時期相對穩定,使濟南呈現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著名詩人黃庭堅曾以「濟南瀟灑似江南」的詩句贊美濟南的湖光山色。曾鞏任齊州知州時,勤政之餘,飽覽勝跡,每至一地,總賦詩撰文,為濟南山水錦上添彩。北、南宋之交,濟南「二安」 相繼蜚聲文壇: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今濟南長清人),詞作情真、意深、語新,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被稱為「婉約派」之宗,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現在在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畔,及章丘百脈泉邊都建立了李清照紀念堂;「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字幼安,今濟南歷城人),不僅是一位畢生致力於國家 統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產的文學家,他創作的詞慷慨 悲壯,筆力雄厚,他著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等。現在大明湖內遐園西部建有辛稼軒紀念祠,與蘇軾並稱為「蘇辛」。
金代著名散曲家杜仁傑(今濟南市人)博學多才,詩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學家元好問共游濟南。元好問在遍游濟南山水後,寫下「羨煞濟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濟南人」等頌揚之詞。元代,濟南文風日盛。著名者有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另外, 散曲作家張養浩(今濟南市人)的散曲造詣極高,元代的散曲至他達到高峰。書畫家趙孟兆元代曾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任職3年間留下許多詩畫,最著名者當推《鵲華秋色》圖,成為傳世之作。地理學家於欽,亦曾在濟南做官,他游覽山川,走訪故老,考察齊地風土人情,完成了著名地方誌書《齊乘》。
明初,曾置山東行省,濟南始為山東首府,從此,濟南成為山東地區的政治中心。明代文壇著名的「前七子」之一的邊貢(今濟南歷城人),詩作以清新婉轉、平淡和粹、興象飄逸見長, 對明代文壇產生過較大影響;著名戲劇作家李開先(今濟南章丘人),有《寶劍記》等傳世;清代著名學者周永年(今濟南歷城人)是《四庫全書》的主要編纂者之一。
中華民國時期,設立濟南市。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生王盡美、山東省立第一中學學生鄧恩銘等人成立了共產主義學會,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國內建立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王盡美、鄧恩銘還代表濟南共產主義小組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

『肆』 京東快遞仲宮有嗎

京東快遞仲宮有。京東快遞濟南仲宮營業部,地址在濟南市歷城區上海漏鄭街與龍山路交返埋頌叉路口東南液敬側(龍山佳園西側)。

『伍』 2022王舍人大集時間

濟南大辛庄大集在工業北路大辛庄(幸福柳廣場)。大集時間是:每月農歷四、九開集,乘坐106路至幸福柳廣場站下車即到。大辛庄大集是濟南工業北路最大集之一,小吃、水果、蔬菜、衣服、玩具、花鳥魚蟲應有盡有,花樣餑餑、豬、牛羊肉、鮮花水果等年貨商品,一應俱全。

2. 濟南國際會展中心年貨節
2018濟南年貨會

第一站時間:2018年1月20-28日(1月18-19布展展銷9天)

展會地點:濟南國際會展中心

第二站時間:2018年1月31日-2月12日(1月29-30布展展銷13天)

展會地點: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

3. 2021濟南年貨節
2021年山東過年,除夕夜是公歷二月十一日,大年初一是二月十二日。其實從小年(公歷二月四日)開始就算開始忙年了。不過還有句俗話就是正月十五(公歷二月二十六日)之前都算年,現在過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平時的吃穿都很好了,現在過年應該把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保留下來傳承,既能增添生活樂趣,又能發揚光大老祖宗的「文化遺產」,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過大年!

4. 濟南市2021年年貨大集地點
華聯超市世購店,應該是最大的一家華聯了,東西很全,品種很多。除了各種品牌商品,外面還有年貨大集,什麼都能買到,服務滿意、停車方便而且離著近、價格便宜。

超市進出口一樓就是華聯購物商城,二樓鞋服和小商品價格親民,三樓兒童樂園、外貿鞋服、美食城一應俱全。

5. 濟南國際會展中心近期活動2021
第21屆中國國際濟南傢具博覽會

2021/8/20至2021/8/22

山東國際會展中心

2021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山東)醫博會

2021/9/10至2021/9/12

山東國際會展中心(濟南西部)

濟南汽配會

2021/10/17至2021/10/19

濟南國際會展中心

2021第十一屆山東濟南國際連鎖加盟展覽會

2021/10/22至2021/10/24

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

2021山東濟南連鎖加盟展覽會

2021/10/22至2021/10/24

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

6. 濟南會展中心近期活動2021
2021年濟南家博會時間定於10月29-31日地點在濟南高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濟南家博會展會范圍包括廚房衛浴、傢具軟裝、地板門窗、家用電器、裝修公司、綜合建材等,濟南家博會為濟南市民提供一站式的家居建材采購平台。濟南家博會,是一個引領產消、直面終端的大型消費類展會活動。

7. 2021濟南國際會展中心年貨大集什麼時候開始
濟南大集時間表

劉智遠集(原北胡集)

開集時間:陰歷逢一、六

乘車路線:經十東路,115路、116路、202路、303路、306路

集市特色:農產品、副食品,衣服、生活用品、花卉,五花八門

藍翔路大集

開集時間:每周末開集

位於藍翔路商貿城北側西側,為原鳳凰山大集搬遷到此,可乘坐12路、72路和26路公交到東沙王莊站下車;或乘32路到清雅居下車。

桑梓大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一、六

開集地點:位於黃河北桑梓店鎮商業街

乘車路線:乘K904公交車,到桑梓店鎮政府站下車

鵲山大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二、七

開集地點:位於省道101黃河浮橋往北約1.5公里濼口街道鵲山五居段

乘車路線:可通過濼口黃河浮橋前往

丁家莊集

開集時間:陰歷逢三、八

乘車路線:37路、K95路華龍路東口下,122路化纖廠路南口下

集市特色:集市規模很大,物美價廉,日常的蔬菜水果都有

謝家屯大集

開集時間:陰歷逢二、七

乘車路線:解放橋坐99路到終點站

集市特色:貨品多,便宜

仲宮大集

推薦理由:這里除了蔬菜和時令瓜果,還能買到南山土特產,如山雞蛋、南山豆腐等。此外,在仲宮鎮下轄的較大村落,也會有與仲宮大集錯時開市的集市,如東泉瀘集、二仙集、劉家集等。

開集地點:仲宮鎮政府前的宏福路上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一、三、六、八

乘車路線:乘公交67路、88路及部分支線,到仲宮鎮政府或宏福路下車

西營鎮集

推薦理由:要是山貨和年貨,南山特有的土雞蛋、小米、核桃以及時令水果都可在此買到。此外,西營鎮棗林集也較有規模。可以在集上以很便宜的價格買到新鮮的乾果,像核桃,栗子,柿子,還有柿餅

開集地點:西營鎮西營西街、西營老街和南商業街等鎮中心區域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四、九

乘車路線:從燕山立交橋坐312路或325路或65路車到西營下車

潘庄集

開集時間:陰歷逢二、七

乘車路線:115路、116路、136路、303、305、306,K301也經過

集市特色:村裡的那種集

王舍人集

推薦理由:王舍人大集歷史悠久,也是濟南近郊的一個大集市,農副產品的數量和種類都很多。

開集地點:王舍人街道辦事處壩王路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二、七;此外附近還有每月逢農歷四、九的大辛集和梁王集;逢農歷五、十的冷水溝集;逢農歷三、八開市的灘頭集等

乘車路線:乘公交8路、40路、106路、K57路到市立三院下車,再北行200米左右即可到達壩王路

董家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三、八

乘車路線:乘10路、322路公交車到董家鎮政府站下車

唐王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五、十,

乘車路線:乘318路、307路公交車到龍泉大街中段或唐王鎮政府站下車

宋劉集

開集時間:陰歷逢二、七

乘車路線:BRT4、70路、89路

集市特色:蔬菜、水果、生活用品、衣服、鞋帽、布匹應有盡有,而且東西便宜、新鮮

英雄山文化廣場

開集時間:每周末

乘車路線:32路、34路、42路、K54路、75路、165路

集市特色:貨品很豐富,交通方便。有衣服、日常用品,還可以順便逛個書市

白馬山集

開集時間:每月農歷四、九

乘車路線:在兒童醫院坐124路到終點站,這個車是循環跑,一共10多站。或者坐33到欣都小區倒124到終點站

集市特色:靠近郊區,東西價格便宜,蔬菜、水果、水產、生活用品、花卉、衣服、鞋帽、布匹,亂七八糟啥都有

黨東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三、八

開集地點:位於黨東村中街

乘車路線:21路、22路、23路、86路、159路、K301路、K302路等

邵而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五、十

開集地點:位於邵西村村西位置

乘車路線:途經公交路線為153路

東渴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四、九

開集地點:位於黨家街道東渴村

乘車路線:途經公交路線有159路

催馬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二、七

開集地點:位於催馬村村委會附近

乘車路線:途經公交路線有159路

陡溝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五、十

開集地點:位於陡溝村南

乘車路線:途經公交路線有23路

馬庄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一、六

開集地點:位於馬家莊村

乘車路線:途經公交路線有61路

吳家村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二、七

開集地點:位於十六里河街道吳家村東

乘車路線:途經公交路線有142路

大澗溝集

開集時間:陰歷逢四、九

乘車路線:103路、17路、88路、142路大澗溝下

集市特色:那裡人多、東西全、熱鬧、而且離南部山區很近,可以順便去郊遊

吳家堡大集

開集時間:陰歷逢二、七

開集地點:吳家堡鎮政府門前

乘車路線:乘77路、26路公交車到吳家堡綜合市場或東趙庄下車

集市特色:可以買到純正的吳家大米,另外菜也挺新鮮

河頭王村集

開集時間:陰歷逢一、六

乘車路線:78路、K56路

集市特色:東西很全,人多熱鬧

睦里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三、八

開集地點:是段店鎮最大的集,位於段店鎮睦里村

乘車路線:乘126路公交車到睦里庄站下車

王府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二、七

開集地點:位於段店鎮王府村

乘車路線:乘7路公交車到王府庄站下車

河王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一、六

開集地點:位於濟兗公路段店鎮河頭王村附近

乘車路線:乘K56路、78路到河頭王莊站下車

朱庄集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三、五、八、十

開集地點:位於段店鎮朱庄村

乘車路線:乘20路、78路公交車到朱庄站下車

鄭店村

開集時間:每逢農歷一、六

開集地點:集位於美里湖街辦鄭店村

乘車路線:乘132路公交車到鄭店村站下車

柳埠大集

推薦理由:柳埠是省城南部生態旅遊的聚集地之一,市民在眾多農家樂休閑游的同時,可以逛一逛柳埠各地的大小集市,采購一批農副產品和豆腐等南山特產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二、七,柳埠大街有柳埠大集;此外該鎮逢農歷五、十有李家塘集和黃巢集;逢農歷三、八有桃科集和閆家集;逢農歷四、九有李家集

乘車路線:乘公交67路、88路及部分支線可以到柳埠

李家塘集和黃巢集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五、十

乘車路線:從青年橋乘88路支3到終點站下車

窩鋪集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六、十一

桃科集和閆家集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四、九

大辛集和梁王集

開集時間:每月陰歷四,九

開集地點:幸福柳廣場,坐106路8路BRT6號線到幸福柳廣場下車。平時下午1點左右就散集了,快過年的時候都是一整天

灘頭集

開集時間:每月農歷三、八

郭店大集

開集時間:逢農歷一、六

開集地點:鎮政府駐地的集市街

集市特色:以農副產品為主

港溝大集

推薦理由:市民可買到核桃、花椒等應季農副產品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五、十;此外附近逢農歷二、七有潘庄大集;逢農歷四、九有邢村大集

乘車路線:乘坐公交115路、116路到邢村,乘坐115路到潘庄下車

章錦東梧集

開集時間:每月農歷五、十三、八

邢村大集

開集時間:每月農歷四、九

洪家園大集

推薦理由:市民可以在這里買到很多農副產品

開集地點:華山街道辦事處駐地洪家園村。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五、十;此外附近逢農歷三、八還有埝頭村大集和蓋家溝大集

乘車路線:市民可乘坐公交71路到洪家園,乘坐70路、79路等多路公交車到蓋家溝

唐王大集

推薦理由:作為蔬菜之鄉,唐王鎮的大集會聚集周邊2萬多人,大家不妨去采購些帶著泥土芬芳的綠色蔬菜

開集地點:鎮政府門口的街道

開集時間:每月逢農歷五、十

乘車路線:從市區可乘坐公交307路、316路、318路前往唐王鎮